2021年艙位將非常緊張,運價將飆升。美國海運價格一般在$1,000-$2,000,今天翻倍并維持在高位。

在這樣的市場形勢下,貨代行業出現了“兩極分化”的跡象。有的貨代公司能拿到更多的集裝箱,收入自然可觀,而一些中小貨代公司則因為難以獲得空間,只能勉強“溫飽”。
面對市場各方的壓力,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傳統的中小貨代如何突圍,在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?
傳統貨代的基礎包括運營多年的分支機構和代理網絡、有效的操作流程、船公司和供應商資源、積累的客戶群體、了解市場和客戶需求、處理異常情況等。經驗、能力等,在市場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,提升自身服務仍是重中之重。
縱觀目前的貨代市場已經達到萬億規模,但中間環節多,信息不透明,貨主的需求也越來越個性化。很多中小傳統貨代企業嚴重依賴人工,服務效率和管理效率都不盡如人意。個人難以實現大規模擴張,尤其是在當今互聯網時代,技術和數據飛速發展,信息化不足成為企業最大的痛點。
貨代物流行業數字化已是大勢所趨。艾瑞數據顯示,2020年我國RPA行業市場規模將接近20億元,未來三到五年,全球將有數千萬個低端崗位被企業應用級RPA更換。
目前貨代企業數字化發展的障礙主要來自兩個方面。一是資本投資。如果自己開發系統,需要投入大量資金;另一個是時間成本。更換系統是一個大工程,過程復雜,周期長,很多內阻,這些都是傳統貨代的歷史包袱。
在企業現有系統和應用之外以非侵入方式配置,不改變應用和技術,同時適應市場上所有系統,開發效率高。可立即為企業培訓部署,替代文件操作員的重復勞動,有效為企業節約人工成本,實現智能化升級。